“那我们走了!”张水生道。
“早去早回,吴姑娘和三娘还没吃饭呢!”
“吃饭哪有看热闹有顶饿啊,是不是?”张水生笑道。
吴蔚特别捧场,答道:“对对对,一场热闹顶三个馒头。”逗得柳家姐妹笑了一阵,张水生领着吴蔚和绣娘出门去了。
走在前往村长家的路上,不时遇到行色匆匆,抱着红纸往村长家跑的人,男女老幼都有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。
离开了人迹罕至的义庄旁,来到了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村落,绣娘颇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,她这才恍然发觉:再有不到一个月,就过年了。
吴蔚则是完全沉浸在了这种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,她拉着绣娘的手快步跟着张水生,一双眼睛四处打量,脸上带着新奇的表情。
绣娘被吴蔚拖着也跟着一路小跑起来,沉重的心情好像随着寒风向身后略去……
这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家都姓张,住了有几百户,上千口人,能断文识字的却没几个,读书在这些农户眼中和烧钱没什么区别,光是投奔一位稍有名气的先生,入学时的束脩就够盖一间房了,还有什么文房四宝啊,书本钱,考究一些的书院还要穿统一的大袖长衫,每个月还要往书院送几十斤的精米白面,别的学子都吃这个,总不好让自家孩子吃糠咽菜。
真可谓是:十年寒窗苦,百两雪花银。
就算读了书也未必会高中,而且这人呐,一旦读了书大多就变得“娇气”了,好像得了什么病,田里的活儿再也不能干了,与其倾家荡产养个大爷出来,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种地呢,总之村里大部分人家都这么想。
吴蔚有些激动,那可是秀才啊,享受终身税务减免,见父母官不跪的待遇,进可成为朝廷的后续人才,退可以回乡教书育人,桃李满天!
后世看到的文字记载,绝大多数出自文人之手,没个秀才的身份那哪能算文人呢!
腹有诗书气自华,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!穿越一趟要是连秀才都没见过,那多遗憾呐?
带着这样的心情,吴蔚拉着绣娘,跟着张水生来到了村长家。
张秀才是张水生带着几个人用轿子抬过来的,出了力气的张水生理应享有优先权,村民们见张水生来了,默默往后挤了挤,让张水生和吴蔚,绣娘能过去。
来到人群的最前面,吴蔚看到:空地上放了一个四方桌,笔墨已经备好了,桌子的一角还放了一个罐子不知道是装什么用的,但是秀才呢?
四方桌后面隔出一段距离的主位和客位上,坐着两个白胡子老头,两个座位中间的小几上放着两个茶盏,这俩老头正旁若无人的吃茶呢。
“先生休息得如何?”其中一个老头问道。
“差不多了,继续吧。”说女仵作(请君莫笑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26537/44473577/